2013年11月20日

自行車禮儀?禮儀有分不同車的?

當然沒有分別,臺北市最沒有禮儀的就是汽機車,至於其根本,那就扯出更大的問題了。

這段時間,UBike很方便,但是台北的馬路已經被汽機車廝殺的太不像話了,自行車上路簡直就是「活靶」,於是某些天才就想出讓自行車走上人行道,讓原本已經不太安全的人行道(機車以前就會上去),變得更不安全,且這些騎著自行車的寶貝們,把開車的習慣帶上人行道,橫衝直闖,打鈴趕人,我早就覺得,民怨要起了。

但是最近口徑對準「自行車禮儀」,我卻大大地不趕恭維,同樣的人民,禮儀還會隨時順天應人自動調整?說穿了,就是沒有禮儀,若有禮儀,都是假的。曾經有外國人說,台灣人電梯碰到都會說你先你先,但握到方向盤之後,就都是我先我先,怎麼會這個樣子呢?

因為電梯是人臉面對面,大家日後還要見面,我們還要臉,所以假個幾秒鐘,吃虧也不大(走人家後面也不怕他拿刀背後捅我!)。但是開車時躲在「鐵甲武士」裡面,手握大權,且別人不知道我是誰,不必假給陌生人看,就原形畢露了。

離題,我最喜歡觀察別人開車,這是鑑識人品的好機會,看看他們「掌權」之後的真面目。有些人開車很有品格,落落大方,有守有為,很棒,通常人格也很棒。有些人見縫就鑽,沒有警察就闖,這是小人,不適合交朋友。有些人開車大欺小,遇到更強的對手吃了虧就罵,這種人勢利,得跟他們保持距離。還有各種型態的開車方法,用以鑑人,屢試不爽。

回到路上,台北也是犧牲了陸以正先生的腿,才換到行人的一點點尊嚴,這兩年過走斑馬線過馬路時,被汽機車狠狠修理的機會「少」了一點,但巷弄裡仍然是殺氣騰騰,我有位朋友,是個法國老外,推著嬰兒車走在巷子裡,有輛賓士車緊追在後擠他好一段路,但是根本沒空隙閃邊,終於找到能閃的地方,那輛賓士車令人驚訝地沒有飆過去,反而是拉下車窗,罵完他:「你到底會不會走路啊!」,才在巷子裡飆速揚長而去,這,這有天裡嗎?

怎麼會搞成這樣?不奇怪,我常常在路上看到爸媽帶著小孩,說:「沒車,快點走」,就這樣過馬路或闖紅燈,這真是給小孩最好不過的教育了,這個小孩所有該學的都學到了,投機取巧、作弊、欺善怕惡、逃避懲罰,都學到了,將來長大能成為正直的人,必然是祖上積德有餘,尚未敗光。

這不是小事,我常說,執法,從交通規則開始,馬路上的線劃在哪裡,紅綠燈變化,都是法律,大白天在馬路上犯法不會有事,你要誰相信關起門來做壞事會被抓?於是大統油全民都分得到一杯羹。

這不是小事,當馬路上不執法,強凌弱眾暴寡,人人都視為理所當然,甚至同入,姦妄的念頭,就從最基礎的地方腐蝕了整個社會的人心,今天表面上的平和,只是因為競爭還沒有到那個程度,當有一天天災或戰亂到了沒有希望的時候,人人都會行暴。

再回到馬路上來,這些開車的人多半討厭摩托車,騎摩托車的人都很「幹」汽車,有些人有開車也有騎車,那最好玩了,開車的時候硬擠摩托車,罵他們是交通的亂源,騎車的時候卻也亂鑽,邊罵汽車惡霸,我觀察到的,只是權力與能力大小不同的傾軋,禮儀,在哪裡啊?

於是,當那些天才指示自行車走人行道的時候,權力與能力就都迫害到行人身上,可是我們別小看那些行人,他們有些是真正的弱者,但很多是平常在馬路上修理弱小的尊貴駕駛,或是掌管言路的媒體人,或是從停車場走回家的民意代表,這些自行車騎士敢對他們打鈴,真是膽大妄為,可是作為一個行人,盔甲與武器都沒有,也是弱者,反而是四面看看被自行車欺負的行人還不少,於是隔天就在媒體、議會上,狠狠地修理所有的自行車騎士!

騎自行車的人,咎由自取,但是我要說,這些騎自行車的人,根本就是同一批人民,是人民的素質就是如此,讓他們因為素質做了壞事,傷害到同一批人民,問題不在自行車,在人民!

最終最徹底的方法,還是把自行車趕出人行道,讓有輪子的都走馬路,但在馬路上規範路權,徹底嚴格地執法。

開車的人也許還是不滿意,因為自行車上馬路一定會壓縮到汽車的方便。我請問:「城市是給人住的還是給車住的?路是給車走的還是給車停的?」這些汽車已經享有太多特權了,尤其是停車的特權,常聽開車人說政府沒有給我們足夠的停車位,放屁!政府為什麼要給汽車停車位,路是大家的為什麼要給汽車停?而只要收回汽車路邊停車的特權,就可以劃出無數條自行車專用道,只要正當執法,汽機車不敢開上、停上自行車專用道,老人、小孩就敢上來騎車,君子道長,小人道消,這才是正途!

2013年9月23日

保麗龍箱種菜之風險評估


活在危機恐懼之中的現代人

現代人不幸,吃的喝的全都不安全,而我,是一個多疑多慮的人,我甚至對自己的每一次呼吸,都充滿了恐懼。
 
不過,現代人也很幸運,平均壽命之長,遠遠超出活在自然環境中的古代人,兩倍有餘,那無所不在的科技生化之毒,到底是不是真的?
 
言歸正傳,保麗龍是一種塑膠,由苯乙烯製成聚苯乙烯,再發泡成為原始體積約20倍的「塑膠氣球」,所以它很輕、保溫效果好、結構也還算堅強,是很優秀的材料。
 
順便提一下塑膠,我認為塑膠因為壽命長,是極度環保的材料,它惟一的錯,是被人類拿來糟遢,做一次性的使用,就大量拋棄,如果不信,請試想,把身邊所有塑膠製品(包括衣服鞋子背包雨傘),都換成金屬玻璃陶瓷木材棉毛麻,考慮這些高級材料的生產方式與製程,需要更多耗能與污染,那才是環保的大災難呢!所以,以後請不要再說塑膠不環保了,是我們人類的使用方法不環保。
 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 
保麗龍耐熱?(70度C)
 
回來說保麗龍,曾經,我們舉國上下每一個家庭和餐飲業,都全面使用保麗龍杯、碗、匙,夜市油鍋出來的蚵仔煎,攤在保麗龍碟子上就送上桌,請問,誰沒有吃過這樣的油炸保麗龍?
 
答案是,保麗龍不耐高溫,油炸可達兩三百度,早已超過保麗龍的極限,也保證已經被我們吃下肚去,善哉善哉!
 
至於保麗龍能耐多高溫,在民粹當頭的今日,「說法」每天都在降低,我取一個夠低又可信的數字,70度!我想不論是專家或是作家,都會同意。
  • 製做堆肥的發酵溫度上限是70度,且做到70度並非容易。
  • 直接日曬的保麗龍表面溫度與氣溫差不多,就算它40度吧!
  • 保麗龍箱裝土種菜,日曬土表溫度可能比氣溫高10~20度,就算它60度吧!
  • 保麗龍箱若是擺在柏油或水泥地上,柏油只要超過60度,已經開始變軟了。
反覆推想,除非人為很努力地破壞,燒它烤它,不然用保麗龍箱種菜,離「危險溫度」的距離,還很遠呢!
 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 
當保麗龍遇上化學溶劑(非酸鹼)
 
另外一項威脅是保麗龍不耐某些化學(非單純酸鹼問題),檸檬柳丁的皮(和高級魚油?)會腐蝕保麗龍。 這在做堆肥的時候要留意,我的作法是避免大量橙皮等等與保麗龍表面直接長期接觸,但是萬一真有溶解殘留怎麼辦呢?不要怕,「時間」和「植物的根」會有效地進行防衛,後面再解釋。
 
若還有疑,請看:我覺得好過癮的一篇部落格
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
保麗龍能夠進入人體的路徑(食入吸入、穿過菜根、穿過菜葉)

保麗龍至今仍與多種且大量食物直接接觸,舉例,任何魚類,若不經過保麗龍箱,如何到達市場?

再舉例,很多冰淇淋和超市果菜都還用保麗龍包裝,這些用法,若真有釋出,直接進入我們嘴裡的機會,有多大?

但是菜是植物,菜根吸收的養分,是取動植物的糟粕(屍體),且經堆肥過程(輪迴),由蟲菌等分解成為非常簡單的小分子物質。

最後,最重要的來了,植物的根肩負幾億年的智慧,遠比人類要聰明。

請注意聽,植物的根又不是豬,什麼都吃(好像在指人類)。植物的根,是營養大師,只吃它要的東西,通常都是好東西,且只吃無機、離子。反而大分子的有機物,不是它們的菜!
 
在根「主動運輸」的過程,有機大分子的苯乙烯不會被「扛」進去,有誰聽過「苯菜」、「烯菜」、「塑膠菜」?

另一個途徑,我們說植物可以淨化空氣,如果透過葉子的呼吸,苯乙烯是有可能進入菜葉,但是很快會被分解為有機酸或胺基酸,也就不是苯乙烯了。

植物的智慧,了不起吧!

因此用保麗龍箱種出來的菜,應該比市場上的魚和超市的果菜,還要安全。
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
保麗龍箱不環保?

我並不鼓勵大家用全新的保麗龍箱,但採用回收保麗龍箱種菜,有幾個原因:
  • 環保1:它已經存在了,拋棄或燒掉才真不環保。
  • 環保2:保麗龍箱可以用好多年,甚至比塑膠花盆還長壽,留下它,就是環保。
  • 成本1:同樣種菜,若用PP塑膠植栽箱得投入好幾萬,陶瓷盆是更不必想了。
  • 安全1:若在屋頂陽台,保麗龍箱本身不會增加重量。
  • 安全2:我主要用日本蘋果和美國葡萄的保麗龍箱,因為它們量大容易取得,且我相信日本美國的生產和檢驗應該有一個足夠的高標準(希望我對他們的信任是值得的)。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 
最後我呼籲,請用知識,而非耳語,來判斷真相。

2013年7月24日

屋頂農場風水學

蘇力颱風對我的屋頂農場,並非全無傷害,但是災情發生在我意料不到的地方,把我原來設計做來防風的檸檬樹給吹倒了,可是其它保麗龍箱和花盆都無恙,可見「系統」有發揮作用。


當時沒多想,以為颱風小小,沒攻擊台北。可是出門一看,整條建國南路上的木麻黃,都被理了一個平頭,才知颱風可怕,那我的屋頂為什麼沒有重大傷亡呢?


莊子秋水篇中,風自己說:「予蓬蓬然起於北海而入於南海也,然而指我則勝我,鰌我亦勝我。雖然,夫折大木,蜚大屋者,唯我能也。」意思是任何人手一伸就把風劈成兩半,腳一踩就把風踏在地上,但是毀樹拆房子,只有我(風)行。

回頭說屋頂農場的風水,在屋頂上種菜,跟老天搶糧食,能不先看風水嗎?

屋頂農場的風水,分成四目,分別是:風、水、重、金(防颱風、引排水、承重、成本)。沒有慎重思考這四目的人,早晚都吃到苦頭。

但是我也說,在屋頂種菜的人,比你想像的多,那不看風水就下手,闖禍災情應該非常多,為何網路上很罕見呢?想來,大家種出好菜要拍照上網分享,闖禍當然就摸摸鼻子,悄悄彌補改進啦!

風(防颱風)

台灣位居造物者規劃的颱風高速公路上,每年都要來幾個,但是奇怪,已經好多年大颱風都不來攻擊700萬人居住的兩北(考慮未報戶口的年輕人恐怕還超過700萬很多),戒心年年降低,早晚要出大禍。

話說「風」,我們如果不用到建築的工法,就不能去跟它去硬碰硬對抗,所以我們只能:
  1. 分化破壞
  2. 馬步蹲低
  3. 團結隊形
  4. 棄車保帥
分化破壞:在屋頂絕對不能跟風過不去,如果硬用大面積板去擋風,不但無效且極度危險。但是風可以很容易去分化破壞,所以我在樑的上方,用大盆種矮樹,破壞風型,靠牆整片用中盆種半高的植物,讓風被切成碎碎的,方向不同,就沒有足夠的力量去翻我的保麗龍箱。

馬步蹲低:屋頂的女兒牆是很堅固的,足以抵擋颱風,因此我的屋頂菜園以女兒牆高度為限,像桂花,只要長太高超過女兒牆,就會被大剪一次,這次檸檬被吹倒,就是因為看它還在長果,沒給它剃頭,就被風吹倒了。至於其它保麗龍箱和盆栽,都放置越低越好,這樣已經被破壞的風型,在地面已經沒有什麼威力。

 

團結隊形:單兵對抗,風是贏家,但是若擺連環計陣法,風是輸家。一整排保麗龍箱對風而言,只是地面的隆起,風勢會找抵抗力最小的路徑去走,也就是外側和上側,滑過去,因此面對的風力最小。但是也要注意,頭尾的「母雞」帶小雞,要有一點份量的,「端」與「角」都要能比較重一點,以免大將落馬,陣法就被破壞。

棄車保帥:夏季適合種瓜,我的瓜,也不爬太高,且為了避免風太大傷害到建築物主體,我是以鐵絲網為「經線」,以細麻繩為「緯線」,就是準備犧牲,風若大,先把藤蔓破壞,若更強,把麻繩扯斷,剩下幾條鐵絲網,風吹不壞,也就傷不到建築物主體。

水(引排水)

屋頂菜園一定要有水源,雨水是一個可能,但是我自己考慮儲存水的重量問題,動輒幾百公斤到上噸,在沒有用建築的工法改造之前,目前還是用自來水。我現在一天只澆一次水,再熱的夏天也是如此,菜若想活,得用力長根來適應環境,我每箱澆水時心中默數:「一二三四五六」,經過測量,約800ml,那100箱約80公升的水,一個月用掉約2度的水。台北常常一個月不下雨,我若為了這兩度水建雨水儲存箱或塔,增加屋頂的重量,至少在現在,還不考慮。

排水才是屋頂菜園最重要的問題,一般屋頂只有幾個下水孔,種花種菜都有落葉等等,只要排水孔一塞住,屋頂就要淹水,屋頂淹水,水最後會從樓梯流下去,造成整棟樓的麻煩,闖禍以後,還想要再繼續種菜,就很難跟鄰居溝通解釋了,所以,我們得:
  1. 確保下水管順暢
  2. 確保下水孔不阻塞
  3. 阻根
確保下水管順暢:因為我都用堆肥,又養很多蚯蚓,蚯蚓常常隨水流入下水管,我相信下水管內若有有機物殘渣,應該都已經被清除地乾乾淨淨。


確保下水孔不阻塞:但是下水孔是「瓶頸」,四面八方來的落葉塵土,都集中在那裡,所以我的對策是,擴大進水過濾的面積,這樣就算塞住幾個地方,也無法讓系統整個崩潰。

我有三個下水孔,每個的布局方法略有不同,但原理用得差不多,就是鋪大面積的落水地板,上面放足夠的重量,這樣讓水可以從每個方向的「下面」流進下水孔,過濾面積就從杯口大,增加到大約桌面大,這樣除非颱風把所有植物都吹翻了,一起流向下水孔「區」,不然,都可以順利過濾排水。至於落水地板上面的重量,是避免落水地板被吹走讓系統破壞。


阻根:還有一個跟水有關的問題,就是阻根,植物的根,有些穿透力特別強,再好的屋頂防水處理,也不過是薄薄一層,一旦一個小孔穿透了防水層,天花板就會潮溼甚至漏水。關於這點,我把問題分開,屋頂防水歸屋頂防水,我的菜園,所有植物都有架高,不跟地面直接接觸,不悶水,植物的根就不會去找地板的麻煩。

重(承重)

很多人在屋頂裝不鏽鋼水塔,還裝好幾個,這我不敢!

資料上我查不準,建築法規好像也有改過,因此我取最安全的數字,柱子的上方,不超過500公斤(每平方公尺,以下同),樑的上方,不超過300公斤,其他平面,不超過100公斤。

以這個標準,雨水收集的儲水容器幾乎沒有位置,魚菜共生的魚池也不可能,我只有幾個陶製的水缸,擺在樑的上方,養兩條魚,就這樣了。

但是在這樣的條件之下,還是可以擺出100個保麗龍箱,所以說,善於利用風水,環境是可以調整的。

而我的保麗龍箱,也有設計重量,大約只有底層放約10公斤的山土,其它都是堆肥或舊根落葉等等,一箱絕對不會超過20公斤。

金(成本)

我的屋頂農場,是個實驗,我希望實驗成功,有些經驗和數據,可以大量推廣,沒有門檻,每個屋頂都可以這樣做,因此有很多可以拿「錢」去解決的問題,我都不採用。

時間也是,我每天早上花半個小時在屋頂,忙的時候,10分鐘也可以澆水完畢,週末花幾個小時,混掉的時間居多,所以,屋頂農場,也可以是不花太多時間去照顧的。

結論,幾乎沒有花什麼錢,最貴的是山土,陸陸續續大概買了30包,4500元,幾年來種子和盆大約花費也是幾千元,其它保麗龍箱和堆肥材料,都是取自別人棄物,和我家廚餘,沒花什麼錢,那我得到了什麼?

無比的快樂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希望大家都能得到這無比的快樂。

2013年7月15日

台北屋頂、保麗龍箱、好甜鳳梨

一個頭腦正常的人,不會想在台北種鳳梨,我有位朋友的朋友是鳳梨農,他說鳳梨很好活,種在台北也無不可,可是氣候土壤等等,不可能好吃。


不過我不是頭腦正常的人,況且試都沒試,怎麼知道失敗的滋味能有多麼痛苦,所以兩年前,就把吃剩下的鳳梨頭(鳳梨頭頂上那一撮「頭皮和頭髮」)埋到土裡。


兩年來,不疼不愛不理不睬,看天喝水,跟廢棄沒兩樣,惟一稍稍友善的舉動,只有在初期,給足了我做的堆肥,之後連追肥也沒捨得給它們,一年多來只看到鳳梨長葉子,沒別的,鳳梨葉長長尖尖如刀鋸,輕碰則痛,刮則傷,多次吃它們苦頭,更是不想接近,。


精彩的來了,有一天時間到了(真的是18個月),一顆顆的鳳梨就自己鑽出來了。雖然沒疼沒愛,可是看到它們結果,還是沉不住氣想吃,頭一兩顆收割的太早,纖維白、肉乾,可是,它竟然是甜的欸!


嚐到甜頭之後,就願意等待了,接下來幾顆,都是看到變黃之後才摘,接下來的經驗,太神奇了,不但甜,多汁,而且香,滋味豐富層次多,跟現代鳳梨只有一種純粹甜味是不一樣的,這讓我不經回憶起小時候吃的菠蘿(鳳梨的古文),當年的幸福口感,搭了時光橋,和今日我的舌尖,產生了共鳴。

若說有憾,我的『台北屋頂保麗龍箱鳳梨』,塊頭較小,這我也不好意思責備它們了,我一個保麗龍箱塞兩顆,完全未盡撫養責任,人家沒靠我,全憑自己努力長大成仁,我把它們殺來吃,還敢挑剔嗎?


因為這次種鳳梨幾乎是野放看天,所以我認為只要肥料夠,很適合懶人種在屋頂,射後不理,另外一個用途是,如果沿著屋頂矮牆種一圈,不管大人小孩都不會想要走近牆邊,對於在屋頂上種菜、活動,可以增加好多安全!

2013年7月10日

雲和堆(大堆、好氧堆肥、消滅廚餘、優良肥料)

天下同歸而殊途,一致而百慮。《易·系辭下》
 
話說堆肥,真的是「殊途同歸」,怎麼做最後都會成為堆肥,不過,有些種方法的過程,實在是很不堪!
 
雲和堆」是我最推薦的堆肥做法,在我已經實驗過很多種堆肥方法之後,最後的結論都是它:「雲和堆」。

(取名「雲和堆」是因為「雲和小客廳」專案期間,已經幫台大社會學系屋頂和錦安市場屋頂建了兩個這樣的大堆,希望將來會有成千上萬個「雲和堆」,出現在都市各處,就地消滅廚餘,產生堆肥。)
 
「雲和堆」的體積效果和標準堆(1立方公尺)一樣,但是造堆容易多了,且成本可以極廉,操作簡單,居家良伴,老少咸宜。
 
 
堆肥的理論就不在這裡多說,這裡只介紹做「雲和堆」的方法步驟,請往下看。
 
備料:
  1. 鐵絲網,3尺幅寬,10尺長,建材行、五金行、或是太原路都有售。
  2. 塑膠編織袋一批,就是工地裝砂石的白塑膠袋,舊的可,要透氣透水,數量要夠覆蓋堆的側面和底面。
  3. 鐵絲若干,捆綁用,至少一把稱手的鉗子。
  4. 漏水地板,就是常舖在浴室地上的多孔塑膠地板,總共3尺長3尺寬。
  5. 吊砂石用的太空袋一個,或是藍白塑膠布6尺長6尺寬一片。 

步驟:
  1. 看風水,選個可長可久的好地方,如果在屋頂,要在結構最強的位置,通常是樑的上方。
  2. 漏水地板3尺長3尺寬,舖在風水寶地位置上。
  3. 塑膠編織袋,舖一層在漏水地板上。
  4. 鐵絲網圍成一個3尺直徑的圓筒,重疊部份約1尺,利用鐵絲網邊緣或是另外用鐵絲,捆牢靠了。
  5. 將鐵絲網圓柱放在漏水地板上,找地方用鐵絲固定綁起來。
  6. 塑膠編織袋,舖在鐵絲網圓柱內側,彼此要有重疊,以防堆肥洩漏,想辦法固定編織袋。
 
投料:
  1. 不易腐爛的有機物,如樹葉、草、小樹枝,或是我最愛的咖啡渣,最終比例一半。
  2. 老麵頭。跟有經驗做堆肥已經成功的人,要一批成熟的堆肥丟下去,菌多,發酵會更快。
  3. 用最快速度先堆到一半高度,就很難不成功了,之後可以慢慢繼續投料。
  4. 溫度會自然升高,燙的冒煙,之後可能太乾,要適量加水。
  5. 此時堆肥已經有體積,也發爐有溫度,可以開始投廚餘等等容易腐爛的有機物,每天挖個深坑丟進去,到了晚上掩埋,隔天換位置再挖個坑,繼續。
  6. 每星期比較徹底地全面翻堆一次,正常應該不消10分鐘,就可以完成。
注意:鏟子不要太巨大,中型尖頭的最好用。
 
你會看到:
  1. 廚餘大約一個星期就不見原形,其它,得慢慢等。
  2. 體積會變小,顏色會變深,最終會黑的發亮。
  3. 不臭,有一種彷彿炭灰的氣味。
  4. 等溫度再也無法升高,就可以使用了,老農夫還有一個說法,隔年才用,更好。
非誠勿擾,純文字版,詳細堆肥解說

2013年3月12日

肥料之王,蚯蚓幫幫忙






蚯蚓幫幫忙

延續上次工作坊,上次有一位朋友說他用保麗龍箱,以咖啡渣和豆渣為材料,做堆肥成功,於是我也再次嘗試用保麗龍箱堆肥實驗,不過我大膽加入廚餘,經過將近一個月的發酵,開箱討論。

加入廚餘之後也是成功的,依照時間遠近有七箱,最老的一箱中廚餘已經渡化到無影無蹤,是可用的堆肥,最新的一兩箱還有一種酸味,是廚餘發酵早期的味道,尤其是橘子皮太多的時候更是如此,但其中有一箱,水太多,顯然已經厭氧發酵,給它用力翻堆透氣,好轉回好氧菌來作用。

目前心中已經有一個結論,認為用「日本蘋果」的保麗龍箱是消滅家庭廚餘的理想方案,等我再實驗幾次,確定之後就可以建議大家使用。



開始談蚯蚓之前,先討論細菌與蟲(鳥、獸)的意義。

人類強烈排他,肇因於無知,古代有黑死病或瘟疫的恐懼,看似與鄰居陷害無關,因無知,就歸罪於人類之外的生物或鬼神,這其中當然有部分,是對的。於是人類大量使用抗生素、殺蟲劑、陷阱等等,以確保人類可以獨活的空間。

但是人類常常捨本而逐末,面對螞蟻蟑螂老鼠,不是去斷其食源,卻反而一再加強藥劑毒殺,寧可跟大量化學毒素共處也不願意見到任何一隻螞蟻,我「竊」以為是不對的。

國無外患者恆亡!人無細菌會如何?簡單來說,一兩代之後抵抗力會衰退,最後會像南美洲原住民一樣,只因為歐洲人帶來一隻天花的細菌,就種族滅絕。

但是我並不是說衛生可以忽略,不過衛生要靠勤勞而非下毒,那人類真正應該恐懼的是什麼呢?我認為是「未知的新細菌、環境變遷、戰爭、和自己內心邪惡的種子」






蚯蚓

蚯蚓最無辜,它是食物鏈的最底層,生活環境惡劣,行動緩慢,強敵還伺,任誰都可以吃它,它卻只能吃腐爛掉的東西,把腐物轉化成肥料,我想一定是誰上輩子造孽太多,才會投胎當蚯蚓來做免費苦工。

但是地球上物種生生滅滅,蚯蚓卻不動如山,造物者一定有祂的道理,另外蚯蚓也是動物和植物之間的接觸介面,一般認知是鬆土,其實還有養土,甚至是造肥的功能。

我不是說過堆肥把動物能吃的東西,轉變成為植物才能吃的東西?那蚯蚓算什麼東西?我有一個沒有學理的答案,我認為堆肥做的再成功,也還沒有純粹,雜質很多,蚯蚓,就是讓堆肥純粹的最後一關。



蚯蚓肥,表面上看到像是芝麻的就是蚯蚓卵



蚯蚓肥(蚯蚓糞)、蚯蚓卵
蚯蚓肥是無懈可擊的完美肥料,我到現在還找不到任何缺點,不管是發芽育苗、種花種菜,都是最棒的,我甚至想改行去養蚯蚓算了。

未經證實的說法(有幾分可信),蚯蚓是地球的過濾器,是土壤的肝臟,它連放射性物質和重金屬都不怕,吃進去之後,所有壞東西都累積在自己體內,只有對環境正面的好東西才排出來,據說(記住,只是據說!),有人利用蚯蚓處理重金屬污染物,再集中銷燬蚯蚓,如果是真的,有效,那可有研究的價值了。

蚯蚓喜歡涼爽,秋冬春是它們最舒服的季節,蚯蚓雌雄同體,繁殖力強,蚯蚓肥中也有很多蚯蚓卵,因此只要施放蚯蚓肥,將來土中,就是很多很多蚯蚓。



蚯蚓怕什麼?

  • :蚯蚓喜濕,遇到濕就放肆了,因此連日雨後,蚯蚓會遊走,但是萬一太陽一曬就掛了。
  • :蚯蚓怕熱,夏天要找蚯蚓,得挖土到很深。
  • :萬古餘毒蚯蚓都不怕,但是人類搞出來的農藥,蚯蚓怕,只要一施農藥,就無蚯蚓。
  • 虛偽的文明:曾經我們認為柏油水泥地面是進步的象徵,大錯特錯,土壤一經柏油水泥覆蓋就窒息,蚯蚓也跟著死,更有甚者,夯實的路基斷了蚯蚓移動的路徑,偶有新聞出現「千萬隻蚯蚓大遷徙」,我心中都在想,又是哪塊寶地的風水壞了,蚯蚓要集體逃亡,可憐啊!可憐!(三分可憐給蚯蚓,七分可憐給地主)





如何圈養蚯蚓

養蚯蚓當然希望蚯蚓不要叛逃,所以要給它們良好的環境。

  • 氧氣:蚯蚓也是好氧的生物。
  • 水份:蚯蚓喜濕,甚至可以暫時在水底生存,但是不能長時間悶水。
  • 食物:蚯蚓只能吃嚅軟的東西,尤其喜歡食腐,我的經驗,堆肥是它們的最愛,堆肥越多,蚯蚓越旺。
  • 監禁:蚯蚓怕光、怕乾、怕熱,因此可以用這幾項環境因素來限制蚯蚓,敘述於後。
  • 保護:天上飛的(鳥)地上爬的(鼠、蟲)都愛吃蚯蚓,所以要養蚯蚓得幫它們建立國防。
  • 採收:蚯蚓怕光、怕乾、怕熱,因此可以用這三種方法來驅趕蚯蚓到別的地方,留下的就是蚯蚓肥和蚯蚓卵。


所謂的「歐美先進國家」有很多人在家中養蚯蚓,當寵物比貓狗還有趣,因此他們市面上有很多不同產品,稱作「蚯蚓農場」,平常就以家中廚餘餵養,最後當做肥料。

我因為不是那麼喜歡塑膠,所以我找到一種不鏽鋼蒸籠,一層只要95元,用它養蚯蚓非常好,裝滿堆肥的重量也還可以,嬌弱女子或小朋友都可以輕易搬動,我已經相信這是最完美的「蚯蚓農場」了。

為了操作方便,最好是準備兩落,這樣在開下層蒸籠的時候,可以挪來挪去,底部用鐵絲網圍成「腳」,可以避免蚯蚓逃亡,平常要給它們澆水,濕度和花園的土差不多,接下來,就是盯著鐘看,慢慢等它們長大繁殖了。

我另外一種繁殖蚯蚓的方法是利用「穴盤」,穴盤是種子發芽、育苗的迷你花盆,我把一片穴盤裝滿堆肥,放在我正在育苗的穴盤下面,讓蚯蚓下去吃堆肥,也讓蚯蚓卵可以有時間孵化,跟隨老爸老媽的腳步一起下樓去住。等上層的苗可以種到土裡去了,正好就利用下面那層「被蚯蚓吃過的堆肥」,也就是蚯蚓肥,直接播種子,來發芽下一批菜,經驗告訴我,這種蚯蚓肥用來發芽,好的不得了!


功課:用Google搜尋:蚯蚓、蚯蚓農場、worm farm(看圖片)

2013年2月4日

最簡明堆肥經驗總整理

用堆肥種出來的多種生菜,顏色、形狀、口感都不一樣,配上我們獨家醬汁,是外面無法找到的幸福滋味。

食物的意義就是堆肥

生命如果沒有「思想」的意義,一點也不高貴,僅僅是一個彼此相食的循環,更糟的是,人類連這個循環都要破壞,地球這個封閉的小房子,我們像是在慢慢地燒炭。

要想逆轉回復到地球正常的循環,我們先看「食物鏈」,動物界大吃小,分階級的,大野狼吃小兔子,小兔子不會吃大野狼,但是小兔子也要吃東西,最終都得要植物來供養動物。

植物沒有食物鍊,不互食,但是也有位居同一個階級下的各種競爭,植物要競爭「陽光、空氣、水、營養」,長得高的把陽光一遮,就消滅掉長得矮的,根挖得深又廣的,把土地裡的營養先一步吃光,別的植物就得餓死,這些萬古的遊戲規則,大家都得聽話。

可是,植物吃什麼?不是動物也不是植物!動植物的糟粕和廢棄物,必須轉化成另外一個形態,才能給植物吃,就是堆肥,不穿越堆肥,不能見如來。

原料、水、溫度、空氣

造物者不喜永久之物,要眾生都滅(滅後再生),堆肥這個玩藝兒,比人類在地球上存在還要久,久,久很久,所有生命的殘渣,被萬有引力吸到地表上,堆積之後就在行堆肥的反應,我舉一例,森林中的落葉,豈有不消失的道理,於是悶在最下層的由厭氧菌負責消滅,比較表面層的由好氧菌負責消滅,最後才是我們所謂的落葉歸根,塵歸塵土歸土。

人是「好氧」的動物,所以演化到今天,覺得好氧菌的堆肥環境是好的,厭氧菌的堆肥環境是臭的,討厭臭的堆肥。我們人造的堆肥,得做好氧堆肥,廚餘桶那種悶著臭的,要避免。
如何建造一個好的好氧堆肥,需要好的原料、洽當的水份、適當的溫度、和充分的空氣(氧!),這些,其實不會比炒一盤菜複雜,我下面慢慢描述。

Q&A:
堆肥有危險嗎?不會!堆肥的菌比人類還早太早太早就出現在地球上,人類進化的過程中早就將它們視為朋友,如果不耐堆肥菌的人出生後根本活不過一個星期。另外堆肥溫度會升高到70度,就不會再升高,當水份蒸發掉了,溫度就下降,所以堆肥沒有危險。至於堆肥會不會臭?人誤入歧途會變成壞人,堆肥也是誤入歧途才會變臭,儘管臭,將來也是可用的堆肥,或者我們可以藉由翻堆提供氧氣,兩三天就會回到好氧堆肥。

原料

堆肥的原料碳氮比應該在20-30之間,這些話去說給專家聽,專家不炒菜,只會吃菜。

我用一個很簡單的分類法,以腐爛難易來看,分成四類,我們做堆肥,取容易和不容易各半(重量體積都可以),混合起來就最佳比例,何謂容易不容易,先舉例如下:
  • 容易:通常都跟我們的食物很接近,如廚餘、菜渣、肉魚渣、糞便等等,擺著自己就要爛的。
  • 不容易:生活環境周遭也很多,如樹葉、細枝、咖啡渣等等,擺著會發霉,很久才爛透。
  • :骨頭、木頭這些,早晚得墮入輪迴,但是要很多年,這些我算它們是很「難」爛掉的。
  • 絕不:金屬、石頭、塑膠這些,也許會鏽也許會粉碎,應該不會有人笨到想用它們來做堆肥吧?
正常來說,把容易腐爛和不容易腐爛的東西一半一半混起來,碳氮比就很適合發酵成堆肥,每個人可以視自己的經驗局部修正。

Q&A:
臺北市的廚餘有先預處理後再運去台塑東勢廠做成堆肥,至於收費垃圾袋是焚化爐燒掉,請大家想想,隨手扔進垃圾袋的廚餘,用瓦斯爐要燒多久才能把它們燒成灰?丟出去給別人燒,造孽啊!關於寵物糞便(或人類糞便)如果沒有專業大型的堆肥環境,不建議,因為半吊子的堆肥也可以用來種花種菜,但是不完全成熟的堆肥,人畜細菌與蟲還是有可能偷渡。


好氧堆肥在「潮」的環境發展,接近花盆土澆過水的狀態,我解釋如下:
  • :水份太少,小心火燭,堆肥甭想。
  • :例如除濕後的房間,連發霉都很難,也不會起堆肥反應。
  • :如澆水過後的花盆土,是好氧堆肥最好的環境。
  • :積水濕黏的環境,缺氧,是厭氧堆肥最好的環境。
我們想要營造的,就是「潮」的環境,怎樣判斷呢?用手抓一把堆肥材料用力握緊,可以感覺到水,但是擠不出來,就是最好的潮溼程度。

溫度

玩堆肥的人,最喜歡看到堆肥冒煙,一冒煙,就知道成功了。

堆肥劇烈反應時,可以到達70度,僅一兩天,接著60度、50度、40度,維持兩三個月,如果溫度降下來後,給適當的水份和空氣(氧),還可以回到高溫一次或兩次。

70度高溫可以殺蟲、殺卵、殺菌、殺種子,這很重要,因為一個經歷完整過程後的堆肥,非常乾淨,除了植物需要的營養以外,什麼壞東西都沒有,因此一般說來堆肥的堆要大,通常要求在1個立方公尺以上,不過我們在都市公寓裡,也可以用保麗龍箱來偽造一個大堆的環境,只要能騙過堆肥的細菌,反應就會成功。

空氣

地球上萬物生生死死,絕大部分都活在氧氣的環境裡,但是也有不需要氧氣的生物(通常是微生物),這與好壞無關,鐘鼎山林,各有所好。

但是好氧的生物,就怕厭氧的環境,所以那種「臭味」,只是演化給我們的警覺,沒有惡意,反過來,厭氧的生物,對我們很多習慣的「香味」,可能都是以毒氣視之,各有各的道理。

道理歸道理,我可不想做臭的堆肥,所以我們的堆肥,要給它充分的氧氣,好在它要的並不多,早期反應劇烈兩三天給它「翻堆」一次,後期一兩個星期「翻堆」一次,就夠了。

「翻堆」並不是要給每個堆肥中的顆粒都暴露一次,只要大略地讓整個堆都換換相對位置,進去的空氣就已經足夠,所以一個立方公尺大的堆,最多只要用大鏟子鏟個10分鐘,就夠了。

我的經驗

量少的時候,曾經布袋是最好的方法。

用鐵絲網做一個一公尺立方的「標準堆」,做出來的堆肥品質最好。

後方的「滾筒」簡單方便,前方的「保麗龍箱」適合用來消滅小家庭廚餘。

布袋:我的第一個實驗是用工地最常見的塑膠編織袋,優點是呼吸非常好,缺點是光一兩袋體積不夠大,溫度上不去,有失敗的風險,後來做到10袋以上,就反應劇烈良好,可是當超過20袋之後,翻堆就是痛苦且耗時的工作。

保麗龍箱:早期我用保麗龍箱實驗,失敗,可是兩年經驗下來,最近聽到別人成功的經驗,再次實驗,成功,而且認為這可能是解決家戶廚餘最好的方法。

鐵絲網:堆肥成功就是要大,用鐵絲網最容易做大,用90公分寬的鐵絲網,圍成一個90公分直徑的圓柱體,周邊用塑膠編織袋包圍(或是其它非天然纖維的透氣布),最後罩上一個1公尺立方的「太空袋」(吊車吊砂石用的大袋),擋風擋雨,這是我最成功的堆肥,做出來的堆肥也最漂亮。

機器:所謂的「歐美先進國家」,有很多人都在自己家做堆肥,所以也有很多現成的產品,我為了實驗,也用了一個,結論是好用但我不滿意,因為這種堆肥筒可以非常方便「翻堆」,所以不容易失敗,反應也很快,兩個星期左右就可以湊合著用,但是要讓堆肥繼續發酵,需要釀酒一般的熱情、努力、與調整,這種機器做不到,它好!但不夠好!不過可能適合最大多數的人。

回到保麗龍箱,我實驗了這麼一大圈,為何回頭來推崇保麗龍箱?先別跟我說它它環保不環保,這些保麗龍箱,本來從日本裝了蘋果過來,蘋果賣掉了,箱子就被丟掉,我們給它再一次的利用,何來不環保?!況且,保麗龍無罪,它本無毒,是拋棄它才造成環境問題。

用保麗龍箱做堆肥,要有高人指點,就不會失敗:
  • 一)咖啡渣:國內喝咖啡風氣日盛,每家咖啡館每天都丟掉好幾公斤咖啡渣,去跟他們要,取之無盡。我們的堆肥用咖啡渣做底,一則材料好,是高級果核只經過熱水沖幾秒鐘,寶貝都還在。二則質地好,烘焙過的咖啡豆(渣)是密布細孔的表面,會吸附味道,有助堆肥早期除臭。三則形狀好,咖啡是渣,所以可以像蒸肉粉包裹排骨肉,把我們想要消滅的廚餘團團圍住。
  • 二)老麵頭:有成熟的堆肥,我稱之為老麵頭,跟做饅頭的老麵頭意義一樣,唉!這年頭要吃老麵頭發出來的饅頭得跑好遠啊!堆肥的老麵頭也是身懷各種堆肥細菌,只要跟新鮮消毒(熱水煮咖啡)過的咖啡渣一接觸,馬上傳染過去,就讓咖啡渣起反應。
  • 三)任何廚餘:沒有什麼廚餘是不能丟進堆肥去的,只是大骨頭要好多年才能化,小骨頭和大魚骨頭要好多個月才能化,但不管化不化,堆肥過後丟到土裡,也沒什麼壞處。有些人比較勤勞,會將果皮等切成小塊,當然也會讓堆肥進行的比較快,像我懶人,就避著眼睛丟進去,兩個月後,橫豎都是堆肥。
但是,經驗告訴我,保麗龍箱中,七成是咖啡渣,三成是廚餘,效果最好,有聽到了吧!


七成咖啡渣,配三成廚餘,放在「日本蘋果」的保麗龍箱中,頭兩天每日翻,第三天應該就會開始冒煙,之後兩三天翻一次,再之後一個星期翻一次就夠了。(只要初期勤翻動讓厭氧菌去死啦,就不會臭。)

避免失敗

我做了這麼多實驗,還是有時候會失敗,那入門者,能不碰上一兩次失敗嗎?我歸納失敗有臭、蟲、動物、人與政治

臭其實很好辦,只要排除積水勤翻堆,氧氣一進去就把厭氧菌都毒死了,兩三天就可以除臭恢復好氧反應。堆肥有蟲多半是食腐的蟲,多半無害,最常見的雞母蟲是獨角仙或金龜子的幼蟲,這些食腐的蟲也可以幫助切碎較大的纖維,算它們有幫助,我若見到,只是唸一句阿彌陀佛,然後用鏟子把它翻到堆肥中央最熱的區域去往生。動物有貓狗與老鼠,不過這些動物都不食腐,所以我們要讓廚餘在頭一兩天就發爐,用最快速去渡化掉本來面目,就不會有動物來訪。最後是人與政治最麻煩,明明堆肥不臭(要我說,一般家庭煎魚最臭了),但是有些人衝著「堆肥」兩個字,就是要反,這些無知的人,我們得用「愛」來感化他們,用「耐心」慢慢解釋,但是如果真的有便秘到腦子深處裡的人,我們就搬家吧,這種鄰居極少數,相處得過今天,未必能過的了明天,我們還是另擇風水寶地為宜。

不收費工商服務一則,國內有家狂熱的堆肥份子,請網拍查「潔特」,如果有些他們發明的設備有幫助,可以嘗試看看。

上網作業:堆肥、碳氮比、compost(看圖就夠了)、compost tumbler(看圖就夠了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