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09年4月11日

鋼管車真的靠鋼管避震?

最近幾年,鋼管車架又再受度到歡迎,其中不乏又有一些神話出現。

只要鋼管,就解決了避震?

就腳踏車吸收震動的效果,最強的是彈簧,接著是海綿、輪胎、座墊、優力膠、最後才是車架。

但是為什麼鋼管車架的彈性和Q度會被大家熱烈討論,只要是因為鋼管車架會把衝擊變成延長時間的微小震動,傳到整個車身去慢慢消化,所以騎鋼管車有一種很舒服的感覺,一般人說不上來,就把它神話了。

彈簧其實也是鋼,只要有夠好的彈簧,調整到恰到好處,避震的效果一流,但是大部分的避震器彈簧,都是以「軟」為目的,因為消費者面對一部避震器腳踏車,就是以為「軟」就是好,硬的避震器賣不掉,所以避震器最後都求「軟」。但是後果是,騎車的人經過避震器「翻譯」路面之後,失去了路感,控制車的情報就被過濾掉了大部分,其實很不安全。

優力膠和彈簧的作用類似,廠商生產的邏輯也類似,所以結果也類似,不過優力膠比較輕、體積比較小,做在高級車上面,視覺的感覺比較好,尤其是跑車座墊只有細細長長小小的一個硬座弓,因此在座管中間放一塊優力膠,是可以把座墊失去的彈性,補回來。

但是如果我希望只利用輪胎、鋼管車架、和座墊、握把,要達成最舒服的避震效果,該如何做?

我還沒有用什麼特別的方法,反而只是用國中最基本的自然科學知識,就是控制變因,我有很多個零件,一次只換一個不同的零件,然後就去測試兩三天(一天不夠,新鮮的感覺會騙人的),最後再把所有最滿意的因素加在一起,就是我要的結果。

結果是1.5吋85psi輪胎、鋼管車架、中等寬度輕軟的座墊、和海綿握把,分別解釋如下。

輪胎是最重要的,影響大概有50%,因為它是中空的橡膠,吸收震動的能力非常好,我最後挑上1.5吋85pai(忘了先說我是用20吋輪胎),反正太細、太寬、壓力太高、太低,都沒有這顆這樣「爽!」,所以就是它了。但是這並不表示討論就此下課,因為如果有其它目的,例如在很棒的路面上飆車,或是在off road越野,當然要配不同的輪胎。

鋼管是我從一開始就做的選擇,現在不討論,只說我這次實驗的經驗,大概只佔避震20%的重要性。

座墊很有趣,當它被坐在屁股下面,誰也看不到,但是所有的車廠生產腳踏車,都是以視覺來選擇決定座墊!一個很基本的物理知識,同樣的力量,分散到更大的面積,壓力就更小,再加上越軟的面,就越舒適。我的測試方法是利用台北市的優良路面水溝蓋,這種路面大家都有心得吧,腳踏車常常都是被汽機車逼到水溝蓋上面的,我分別換用不同的座墊,就一排路每一個水溝蓋都給他騎過去,結論,只能說,國中學的物理是真的!但是我們希望座墊面積大,也得有個限度,因為:一)座墊太大,影響踩踏板的動作、二)座墊越大,成車能標的價格就越低,所以要選擇一個中庸的座墊,才是王道。

最後到了握把,我很簡單的快快說,最便宜的海綿握把,是避震最上乘的選擇,但它有兩個缺點:一)跟輪胎一樣,一段時間會壞,要換掉、二)它太便宜了,有人把俗品海綿握把賣到一塊錢一顆,用它來裝車,整台車都看起來沒價值沒水準。但是這麼好的東西,你們不用,真的太可惜了!

2009年4月6日

鐵馬流浪記_專用車_五段內變速

很久以前我替一位王老先生設計了一台【十段變快樂】的腳踏車,從那時候以來,他都再也沒有去碰過我更早為他設計的108段變速腳踏車,真的,人生活已經太沈重,休息就別再競爭了吧,騎車要快樂!

從那時候,我也開始注意腳踏車的變速系統,並且用自己燒的車架,實際體驗了SA八段內變速和五段內變速,今天我不想討論其它,只想討論「齒比」。

「齒比」是設計腳踏車最基本的知識,很簡單,只要去數一數曲柄大盤有幾齒,後花鼓飛輪有幾齒,相除之後,再去乘以輪胎吋數。

齒比=(大盤齒數 / 飛輪齒數)輪胎吋數

註一:輪胎吋數是個不精確的數字,如果你拿尺去量,一定會發現,有很大的出入,但是這不影響我們去估計齒比。
註二:變速車因為有很多齒片,所以從最大(最吃力)到最小(最省力)有一個齒比範圍,我們也會計算齒比範圍有幾倍。

我為了設計鐵馬流浪記專用車,做了一個SA內變速齒比換算表,方便我隨時計算不同的設定,並且經常換大盤或飛輪出去騎車實驗,整理出一個簡單的結論,請千萬不要看它太簡單而懷疑它,齒比適用範圍:
0-10:荒謬的省力,省省吧,人腿不是馬達,下來推車比較聰明。
10-20:爬很陡的山,純粹的運動。
20-30:爬很陡的坡。
30-40:爬各種丘陵錯錯有餘。
40-80:正常人不同腳力正常巡弋騎乘速度(請往下看)。
80-100:追求速度。
100-120:追求速度重重踩。
120以上:荒謬的重踩,無樂趣可言。

正常人不同腳力正常巡弋騎乘速度:
這跟每個人的體重有關,因為體重越重,人的每一個步伐都更用力,於是更習慣用重踩,反之,嬌小的人,就喜歡比較輕、省力的齒比。我的計算,正巧得到一個很好用的數字,人的體重是多少公斤,那個數字就是最適合他正常巡弋騎乘的齒比!比如說我體重80公斤,80就是我的神奇齒比,效率的最高峰。

快點感謝我吧!這個神奇數字太好用了!
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
回到我測試的系統,我用一個SA的內變八速,變速範圍從100%-305%(3.05倍),大盤39,飛輪20,輪胎20吋,得到以下的齒比:
39, 50, 57, 54, 73, 82, 93, 119
說實在的,超過我體重(神奇數字)之後,再加一檔給順風下坡,就已經很好用了,所以119有點多餘,可以換23齒的飛輪齒片就夠我用了,還可以更方便爬坡。

接著我用了另外一個SA的內變五速,變速範圍從62%-160%(2.56倍),大盤39,飛輪15,輪胎20吋,得到以下的齒比:
33, 39, 52, 69, 84
很好用,但是總覺得當已經暖身之後,想要使點力氣,卻已經到達齒比的極限,只能拼命快踩了,於是我把飛輪齒片從15換了一塊13齒的,齒比變成:
38, 45, 56, 80, 97
神奇的事情就發生了,對我完美的齒比範圍產生了,從我希望的省力到衝刺,所有的齒比都有,而改變的,僅僅是飛輪齒片少了兩顆牙齒,一般人買車完全不看的地方,竟然有這麼大的魔力!

眼尖的人會發現,這樣的五速內變跟八速內變,只少了最後的119這個齒比,也就是我之前實驗覺得有點多餘的最大齒比,也就是說,這個五速夠用了,真好用。
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
話說現在的外變速器都有15, 18, 21, 24, 27, 30這麼多段,那內變速器可以比嗎?

我講個笑話給你聽,請把廠商宣稱的變速數字,除以曲柄大盤上面的盤數,舉例來說,30段前面應該有3片大齒盤,所以30/3=10,10,就是這個30段變速器真正的段數,10段。

怎麼會有這種事?原因是:外變速器其實不喜歡鏈條偏用,像是大盤掛在最右邊,飛輪掛在最左邊,所以正確的用法是,當後面的鏈條換到左邊的飛輪,請您用您的手,以人工的方式將前變速的鏈條位置也扭轉到左邊的大盤,盡量讓鏈條走直線,不信的話,請把每一個齒比都算出來,你會發現,宣稱有30段的變速,可是大部分的齒比都是重複的,他們不但並沒有真的賣30個「段」給你,還要你自己來做「雙動作手排操作」。

所以又回到我【十段變快樂】腳踏車的故事,不用再比了啦,跨上車就走吧!